车德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能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效率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更高质量赋能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一、青岛市先行先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从2013年开始,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旅游局等国家部委先后分批次开展了国家级智慧城市及专项试点城市建设。青岛市先后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互联网 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城市、国家首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试点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的发布,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6大主攻方向,力争到2022年,青岛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云脑“一体贯通”、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全域感知”。
二、智慧城市建设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谊。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是人民的期盼,青岛市抢抓智能时代的历史新机遇,紧跟智能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驱动力量,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要开拓智能应用新场景,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应用、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共享智能时代新生活。通过数字政府的建设,很多政府事项在网络上、在“青e办”上就可以办理,让老百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青岛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推动传统社区建设向智慧社区建设转变。加快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和建设模式的创新。青岛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纳入高效青岛建设,寻求智慧社区建设更大的突破。如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如商业、教育、生活、娱乐、医疗等多种便捷服务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在安全防护方面,通过各种监控和视频、人脸识别等,用科技赋能智慧社区生活。
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为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很多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智慧城市通过采用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化解这些难题。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更易于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任务书,把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细化,分解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区市,争取打造“青岛慧民生”“青岛慧兴业”“青岛慧优政”3个品牌,其中“优政”是政府服务层面,“民生”主要是民生服务和体验,“兴业”则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各种业态和大数据的融合,提升产业结构。依托现有的云平台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资源要素向平台汇聚,力争实现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模式,形成一个长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我们要对照试点示范建设标准,在优政、惠民、兴业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运营模式,全力抓好创建工作,争取成为数字中国、数字山东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作者单位:中共崂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