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经济南北差距时,我们在谈什么 -pg麻将胡了模拟器

 谈论经济南北差距时,我们在谈什么 -pg麻将胡了模拟器
标题列表
2021年4月23日    <  >
声音
谈论经济南北差距时,我们在谈什么


南北差距问题,表面上并不深奥,似乎人人都可以讨论几句。但如果用严肃的学术眼光去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也许那些惯常的结论、想当然的答案都需要再审视、再推敲。

基于1980年以来北方地区生产总值、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情况;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gdp比重在2008年至2019年的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产量数据的12种典型工业品,2000年至2019年间南北方占比的变化等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贾珅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得工业者得天下”

在最近一轮(2008—2019年)的南北格局变化中,北方地区二产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上升了2.2个百分点。

即便是在人类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总体上是那些人均二产增加值最高、二产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区域,“得工业者得天下”仍然是一般规律。因此,分析北方地区出了什么问题,重点是分析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出了什么问题。

不存在“北方普降、南方普升”

“南北差距”是由一部分典型北方区域发展困难和一部分南方区域相对快速发展所导致的。需要特别指出的、可能出乎不少人意料的一个事实是,2008年至今,上海、浙江、广东等3省(市)占全国gdp比重是下降的。

这一事实说明,把南北经济格局变化问题简单地归结于地理、气候、市场化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近年来南方地区经济增长快于北方地区的主导区域并不是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而是南方地区的中西部后发区域。

偏重于上游的工业结构是主因

下游工业行业产品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上游行业,后序产业革命的代表性产品增长显著快于前序产业革命的代表性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区域下游工业行业比重越高,持有的相对高增长行业“仓位”越重,长期来看,区域经济增长就会越快。

北方地区工业向上游集中、南方地区工业向下游集中的区域产业分工演变趋势,就是我国南北格局变化的主要推手。

挖矿、炼钢为主的地区搞不过造汽车、造手机为主的地区,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产业结构的短板为什么没有补起来呢?

2014年之前,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保持在20%以上,受益于投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上游工业行业日子好过,北方地区没有太强的激励去推进产业转型(当然有些地方在努力转型)。

2014年之后,随着全国经济增速下行,投资增速不断放缓,北方产业发展困难日益突出,但工业长期偏重于上游行业形成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创新投入强度长期偏低;就业结构差、质量低,并影响地方的社会生态;区域城镇体系碎片化,产业空间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吸引下游产业转移——显著制约区域产业转型的能力,使北方地区陷入越需要转型却越难转型的恶性循环。

对于“南北差距”的一些“偏见”

南北地区发展差异的问题在于制度,解决了制度问题就能解决一切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美国在很多人眼里是市场经济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但时至今日,美国仍然存在十分突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否则美国当前的政治不至于如此动荡。

市场可以解决区域资源配置问题,政府做好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就可以了。

美国的“阳光地带”能够后发崛起,政府科技项目布局投资和产业引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市场失灵也是政府失灵,解决两个“失灵”都要依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日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