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消费不能代替陪伴孩子
□杨朝清
“自从有了孩子,家庭开销就大了不少。”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马欣有一个4岁的女儿,每个月花的钱几乎占夫妻俩工资的一半,“除了基本的吃穿花销,还得给她买绘本、玩具,陪她看动画片、上早教班。” 这些年,学前亲子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7月8日《人民日报》)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儿童中心主义”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与祖辈、父辈相比,当下的年轻人在消费文化、育儿观念上都有了鲜明的代际差异。“学前亲子消费”的火爆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商品成为人们进行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家长们育儿投入的重心逐渐从吃、穿等日常生活领域向教育、娱乐等领域转变。不论是益智类玩具,还是早教班,抑或带孩子去旅游、去游乐场玩耍,“学前亲子消费”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支出部分,也让一些年轻人发出了“养孩子太贵了”的喟叹。
“学前亲子消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吸引了趋之若鹜的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反过来又进一步推波助澜,让“学前亲子消费”越来越火爆。商家通过形形色色的广告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去触动他们的心灵、情感和欲望,努力做到“说服”消费者,赢得他们的认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都被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网络之中,当熟人圈子都在“学前亲子消费”中乐此不疲的时候,许多人难免会受到影响。
如火如荼的“学前亲子消费”,成为市场上的“富矿”;为了分一杯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商家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其中,出现了“野蛮生长”的状况。早教班价位虚高,儿童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儿童视频中出现了不适合孩子们观看的内容……在利益的驱动下,指望商家的自律自制无异于隔靴挠痒;只有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从业人员资质和市场准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让市场秩序得到净化,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活。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学前亲子消费”,家长们需要保持定力。首先,家长们要意识到,与没有情绪情感的商品相比,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亲情互动。其次,家长要少一些跟风、从众,不能亦步亦趋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此外,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走进他们的世界,真正地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与“买买买”相比,有品质的呵护与陪伴更有价值和意义。
“学前亲子消费”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是“根本”,“学前亲子消费”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李婧菲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报网立场。
关于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 | 法律顾问 | pg麻将胡了模拟器的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
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copyright@2014-2020 dailyq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g麻将胡了模拟器的版权所有 青岛日报/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