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面孔⑧】王哥庄巧媳妇荆长艳-pg麻将胡了模拟器

新闻热线:0532-82863300

  大灶铁锅、劈柴烧火、山泉水和面、麦香弥漫,在冷飕飕的冬天,咬上一口刚出锅的王哥庄大馒头,真是醇香四溢、大饱口福。

  在青岛崂山脚下的王哥庄街道,聚集了一大批靠卖馒头发家致富的面点师,他们手中的铁锅大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造。

  荆长艳是一名80后,以前和丈夫在外做装修。2009年,夫妇俩听说家乡的馒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经过一番考察,小两口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做馒头去!

  当时的荆长艳夫妇对面食这一行是一张白纸,家里的老人心里都替他们打鼓。凭着一股敢闯敢拼、勤于学习的劲儿,小店终于开张了。本以为小生意就会这样平平稳稳,然而,就在经营馒头店的第四个年头,意外发生了。

  2013年1月4日,小店内燃起了一场大火。一家老小吃的、用的和值钱的东西都放在店里,四年的心血,一千四百多个忙碌的日日夜夜在熊熊大火中化为乌有。

  就在荆长艳万念俱灰的时候,街道特产办送来了及时雨,工作人员将三万元的补助金送到了她手里,这也在她心里重新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如今,经过多年的用心经营,荆长艳的馒头在当地小已是有名气。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爱思考的她也将室内装修设计的创造力运用到了大馒头上,做出了“灵魂”与“颜值”兼备的花样馒头。

  荆长艳做的花样大馒头得到了顾客们的认可,更有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到她家买馒头。她的店现在日均营业收入可达两万元左右。

  荆长艳做的馒头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也走进了央视国际频道的演播大厅。央视名嘴鲁健尝过之后,更是对她做的大馒头赞不绝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荆长艳开始“触网”销售,改变了过去大馒头多以本地销售为主的情况。荆长艳2014年开始经常在微信上晒大馒头照片,微信好友越加越多,订单也纷至沓来。

  大馒头蒸出好日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荆长艳还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周边的妇女,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一个大馒头,是一方特色产业崛起发展的缩影,也代表了崂山人民世代相传的关于生活的智慧,老百姓的日子也像王哥庄大馒头一样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杨晓琛
文明上网,登录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报网立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