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海牛”非彼“海牛” 曾经的海上警示器 青报网-pg麻将胡了模拟器
2014-06-10 09:22来源:青报网
现在提起海牛,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青岛海牛足球队,青岛作为足球城,海牛已经成为岛城市民心中足球的代名词。殊不知,在青岛,还有另一种“海牛”,在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中,每逢雨雾天,“哞——哞——哞”叫声就会从海上传来。但它真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海上的警示器。
一、海牛传说
有关海牛的传说有多个版本,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边有个渔家小伙名叫大牛。大牛在很小的时候爹妈相继去世,是靠着邻居的接济长大的。大牛长大后成为一个五大三粗的壮小伙,力气惊人,迈步走路“咚咚咚”上船出海“哗啦啦”,每次出海打渔都收获颇丰。大牛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每次出海回来都将鱼分给邻里乡亲。村里有个恶霸名叫“鲨鱼嘴”看中了大牛的打渔本领,想利用大牛打渔为其赚钱,于是想要利用大牛为其打渔赚钱,遭到了大牛的断然拒绝。于是“鲨鱼嘴”怀恨在心,派人偷偷将大牛捆绑起来,,装进皮口袋中,扔进大海,大牛被害。但是大牛一心向善,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感动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将其变成粗壮的大海牛,派他当了镇守东海海口子的大将军。每逢大风浪和大雾天时,便在海中发出“哞哞哞”的叫声,为渔船指引方向,海牛也成了渔民心中的神。
此传说具有民间神话故事的色彩,而其他说法也是被传的有模有样:
一种说法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外国传教士带了一头大铜牛来到青岛,将其沉入到海底,以后每当有海雾时,海牛便在海底吼叫,雾散叫声停止;一种说法是,海牛的吼声从一块礁石上发出来,雾天渔船经过,叫声更大;另外一种说法是,海牛会飞在云端。这些传说其实有一个共性,海雾与海牛的吼叫结合在一起,而当海雾弥漫海面以及岛城,从海上传来的海牛吼叫声显得愈发神秘。
二、真实的海牛
据王铎《青岛掌故》描述,真实的“海牛”,是一种声控预报装置,是海上的警示器。1900年,德国人在太平角水域设立一种“波浪发生器”,也称“雾笛”。雾笛是钢铁铸造的机械装置,其最上部分是一口铸铁“大锅”,锅中心安有发音哨,下面是三条锚链栓系的全封闭浮筒,再接下来是三条长而粗的锚链,它们全部系在海底的水泥沉箱上,另外,从沉箱上伸出三条锚链所系的三个不同方向的铸铁大锚。
“海牛”的发声原理是,雨雾天海面风浪加大,铸铁大“锅”在海浪的冲击下,一会位于水面上,一会位于水面下,当位于水面上时,空气进入透气的“锅”内,加上发音哨的作用,“锅”发出“哞哞”的叫声,这就是人们听到的海牛叫声。当“锅”内空气放完,“锅”沉入水里,然后等着下一轮海浪将其推出海面,这样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海牛声。而根据海浪的大小,海牛的声也有大小之分。
德国在安装了“气海牛”之后,还安装了人工电发生的“电海牛”。据史料记载,德国人在1900年在胶州湾入海口处的三个小岛上安装了三个“电雾号”,分别是大公岛的“东雾号”、团岛的“中雾号”和大桥岛“西雾号”,雨雾天来临时四头海牛同时发声,声域可达十几海里。
三、现状
1944年冬,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日军败局已定,盘踞在青岛的日军开始有计划破坏青岛的港口的建设,大桥岛上的海牛亦未能幸免。1945年秋,美太平洋舰队轰炸机帮助国民党李先良部抢占青岛时,将一颗炸弹投在了大公岛上,海牛遭到损毁。1964年,位于太平角水域的海牛也难逃厄运,由于渔民认为其作用不大,且阻隔航道,因此被青岛港务局打捞上岸,接着被废弃。
现在只有位于团岛灯塔内的“海牛”保存并发挥作用。这个海牛是由柴油机带动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吹动雾号,30秒内鸣4次,鸣5秒,停2秒。航船根据发声间隔时间,判断出自己的方位。每逢雾雨天,号角声声,为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导航。海牛作为海上的警示器,和海面上的灯塔作用是一致的,当港口及附近海面飘起浓雾时,海牛便会发出鸣叫,以警示航船注意礁岩的方位,确保进出港口的安全。
责任编辑:张兆新
上一篇:端午节习俗
- 青岛社会
- 文娱八卦
- 档案青岛
- 2014-05-30
- 2014-05-30
- 2014-05-30
- 2014-05-30
- 2014-05-30
- 2014-05-27
- 2014-06-09
- 2014-06-09
- 2014-06-09
- 2014-06-09
- 2014-06-06
- 2014-06-06
- 2014-06-10
- 2014-06-09
- 2014-06-06
- 2014-06-06
- 2014-06-05
- 2014-06-04